(視頻由AI輔助制作)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2日訊(記者 楊秀峰 李冬陽)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屆“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屆“中國水周”宣傳活動同步開啟。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題為“冰川保護”。我國紀念今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的活動主題是“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水安全”。
水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核心資源,維系著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我國季風氣候特點和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以及由此帶來的水災害,始終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須臾不可掉以輕心的突出風險。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保障國家水安全,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近年來,我國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水利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從大江大河到涓涓細流,從廣袤田野到千家萬戶,水利建設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為老百姓生產生活引來“幸福水”,為鄉村全面振興和國家糧食安全引來“放心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引來“生態水”,有力保障國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永定河自2021年以來連續四年實現全線流動,西遼河水斷流26年后在內蒙古通遼市實現復流,汾河水質越來越好、風光越來越美……通過母親河復蘇行動,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水利部針對88條母親河(湖)采取了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節約用水、加強生態補水等一系列措施。截至2024年底,79條河流中有74條實現了全線貫通,9個湖泊的水位和水面面積得到有效保障。
河湖生態復蘇,變美的是環境,受益的是百姓。通過實施幸福河湖建設項目,2024年全國新建成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680多條,河湖旁人居環境得以顯著改善。
水利建設完成投資再創新高,2024年全國水利建設完成投資1.3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全年新開工國家水網重大工程41項,實施水利工程項目46967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3529億元、同比增長12.8%,論證70年之久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開工建設,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設,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加快完善,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深入推進。“兩手發力”實現新突破,全國首單水利基礎設施投資信托基金成功發行上市,多地探索省級財政貸款貼息支持水利政策,長江、松遼流域和南水北調中線實現跨省份用水權“第一單”交易,水資源費改稅從先行先試進入全面試點階段,合同節水管理模式不斷創新,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健全,多領域多地區改革取得跨越性進展。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加快落實,江河湖泊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鄉村全面振興水利基礎加快夯實,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水利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水是生命之源,守護水資源就是守護我們的未來。日常隨手關緊水龍頭,用節水器具減少浪費,珍惜點滴,就是對水資源最好的保護……在“世界水日” “中國水周”來臨之際,讓我們從點滴節水做起,匯聚涓涓清流,潤澤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