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規律、尊重規律、運用規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做好經濟工作的寶貴經驗。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總供給和總需求、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這五對關系,總結提煉為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為推進高質量發展、解答當前經濟發展中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提供了“金鑰匙”。
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是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的關鍵;
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基礎;
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是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突破口;
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是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物質基礎的有力保證。
統籌好這五對關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在經濟領域的生動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唯物辯證法基本原理創造性運用到經濟實踐中,圍繞一系列重點工作,提出正確處理若干重大關系的要求。“五個必須統籌”在認識上揭示了必須運用系統觀念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規律,在方法上豐富充實了唱好“經濟大合唱”的工具箱。
統籌好這五對關系,是從經濟工作實踐中總結而來,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統一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統籌的目的是兼顧,就是要善于從全局看問題,平衡好經濟社會發展中各方面的關系,加強協調配合,不能單打獨斗、顧此失彼,也不能偏執一方、畸輕畸重。以發展而非靜止、全面而非片面、系統而非零散、普遍聯系而非單一獨立的視野,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在關鍵時刻、重要節點,“五個必須統籌”是確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的行動指南。
一看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有效市場同有為政府相結合,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面對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強調“統籌”,即是切中關鍵。一段時間以來,“遠洋捕撈”“破門亮燈”等現象,備受關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更多發揮政府作用,必須防止對微觀經濟主體活動的不當干預,不能搞地方保護和自我小循環,嚴防趨利性執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實踐告訴我們,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
二看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當前,正在推進的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成效明顯,其根本在于找準了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合點。面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內需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等問題,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既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對需求的適配性、平衡性,努力以新供給創造和激發新需求;也要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之舉,采取有力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加快補上內需短板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三看新動能和舊動能的關系。經濟發展是一個動能接續更新的過程,新舊動能的轉換是客觀要求。“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沒有傳統產業打基礎,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只能是空中樓閣。結合地方實際、發揮自身優勢,找到最佳路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諸如我國三北地區推進“光伏治沙”、把荒漠變資源的探索,正是在統籌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過程中結出的碩果。
四看增量和存量的關系。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快速發展,我國積累了規模龐大的各類資產,存量經濟體量巨大,迫切需要加強資產和負債管理,統籌用好各類增量資源和存量資源,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那些閑置或低效利用的資源,可以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產業園區的“騰籠換鳥”、城市更新、循環經濟……面對這些伴隨實踐發展而來的全新課題,需要我們打破思維定式,從增量和存量相結合的視角觀察經濟、解決問題。
五看質與量的關系。既要提升質量,又要做大總量,必須堅持以質取勝和發揮規模效應相統一,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豐富應用場景,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業和領先技術。當前,國人引以為傲的高鐵、核電、移動通信、平臺經濟、人工智能、無人機、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領域的發展,無不是遵從了這一規律。
“五個必須統籌”既是認識論,又是方法論。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今年九方面重點任務,深化理解運用好這一科學方法論至關重要。自覺用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我們定能掌握發展主動、實現行穩致遠。 (經濟日報評論員)